En
新闻资讯
职教动态
双高建设中的文化存在及其路径研究

发稿:陶园 发布时间:2020-07-10

在高职发展进入双高建设新阶段,须学习借鉴双一流建设经验,把文化建设摆上新的高度,在双高建设中提升文化的存在及影响力并积极推动其建设。

一、高职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分析与思考

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也是一个复合性、综合性的概念。站在广义角度看问题,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正是从这一角度,有人解读文化就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看,文化又是被称作是人的某种行为,某种习惯,某些习俗。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乡邻文化等。从教育角度去认识文化,关于高职学校所面临的文化建设问题,更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内在的特殊属性。

(一)高职学校文化的相关性分析

从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学校办学治校和内部运行角度看,高职学校文化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是大学文化。高等职业学校既是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因此,高职学校在其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然带有高等教育的烙印。到目前为止,关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政治标准、治理体系等都是按照高等教育来要求的,运行体系也是遵循二级管理的高等教育框架来建构。大学文化是指大学在长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激励大学师生前行的精神制度和行为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指大学精神,正是鉴于这种意义,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文化建设中需要大学精神引领。

二是企业文化(或称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人共同遵守的观念,行业文化作为全行业共同的操守和约束机制,是需要企业人员遵照和执行的。高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直接为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企业服务,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培养人才。学校面向市场,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经营过程是重要的要求。在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融入产业文化、引入企业文化,成为我们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选择。因此,我们需要在校园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弘扬和培养。但由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因此既需要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认真分析,也需要我们总结凝练共同的企业、行业文化,如诚信、忠诚、敬业、爱岗、团队、创新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研究引入企业理念。

三是职业文化。高职学校强调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业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需要职业化场景和氛围,培养的学生需要职业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要与职业化紧紧连在一起,营造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良心、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等等在内的文化氛围,必须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成为文化建设的主轴。

四是区域文化。高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为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社区开展培训和实施终身教育服务。大多数高职学校是地方性学校,其区域特性明显是一个重要文化特征,特别是一些三线城市,其地域性更为突出。区域文化一般是一定区域内,处在特定条件下,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区域精神等。区域性高职学校不仅要传播区域文化,还要为挖掘和研究凝练提升区域文化做贡献,学校要成为区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从这种意义上说,高职学校必然存在着区域文化渗入的问题。据此,从相关性角度看,高职学校的文化建设必然是“大学精神引领、区域文化渗透、职教规律办学、企业理念管理”四者高度相关,有机统一。

(二)高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性解剖

高职学校作为相对独立的主体,其文化建设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解剖,或者说,它必须或必然要遵守物质建设的基本规律,也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呈现,这就是文化的划分。关于这一点,人们一般从物质和精神两分法,物质、精神、制度三分法等角度进行解剖,也有学者提出过五分法之说,但一般而言,人们相对统一地把文化进行四个维度分析。

一是物质文化,它是指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创造的各种物质成果、物质设施、物质环境等文化基础,它彰显着高职学校的文化特质,如楼宇文化、景观文化及各种文化建筑。物质文化是重要的基础,它能够比较直接地体现文化,如高职学校实践实习实训等场所多,器物等设备设施多,体现着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是制度文化,它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体形成的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进而成为制度文化,它是学校师生需要共同遵守的活动准则,对规范师生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对建立健全学校工作程序、生活程序、管理程序作用明显。

三是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影响师生行为的文化特征,有时称之为活动文化,如教研活动、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工会活动,它对维持学校运行、凝聚师生人心、推动学校发展、打造学校特色作用巨大,如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就成为高职学校的重要的行为文化。

四是精神文化,它是指学校在较长时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受区域传承、社会文脉、意识形态影响进而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公认的文化观念,一般具有深层次状态,如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精神、校训等,一旦形成,长远坚持、影响深远。虽然,有学者和专家从不同层面对文化进行解剖和分解,如程序性文化、价值性文化、物质性文化等。但一般而言,对于文化,比较统一的认识是,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约束、行为文化是规矩,精神文化是内在,由此形成一个有机融合的系统。

二、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扎实有效推进文化建设

通过前面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在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新阶段,尤其是对于中国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学校建设计划而言,应当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有序有效把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一)双高建设的新理念:文化引领

引领一词,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指带动事物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关于引领,双高建设是要选择一批办学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和专业群率先推进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更重要的在于引领和带动,即引领全国高职学校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新阶段,从更深刻的意义上分析,我们需要从文化层面去深入研究,把高职类型特色文化摆上议事日程,进而重视育人机制建设上的文化存在、文化元素和文化力量。笔者从2008年起,曾发起并举办过六届“文化建设与高职可持续发展”论坛,就唤起高职教育的文化自觉,加强高职文化建设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产业(企业)文化进校园、大学精神进校园等进行探讨,曾提出“大学精神引领、企业理念管理、职教管理办学”的高职文化建设逻辑,更明确发出“示范建设的真谛:机制创新与文化引领”的声音。

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高职学校在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方面有了一些探索,逐步形成了共识。如果能够通过双高建设计划有更大的推动,那无疑是极富意义的。我们在重视十大改革发展任务建设的同时,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部分乃至大多数学校在文化建设上有自选项目,把文化建设当作双高建设的新路径,意义则会非常重要。

把文化建设当作双高建设的新路径,实际上不仅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子项目列入双高建设计划,而是要双高建设在主体价值观上有新的突破。要通过改革与建设形成一种新的高职发展价值观、质量观,如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基于学生增值为评价主要参照的质量观,教师成才成长的质量观,毕业生初次就业与岗位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学生教育教学中扬长与补短相结合的质量观等,从而引导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形成新的教学文化。把文化建设当作双高建设的新路径,不仅是指文化建设如何重要,更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高职类型文化,打造中国高职的制度、标准、模式,形成中国高职的品牌,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道路真正成型,为走向乃至引领世界创造条件。

(二)双高建设的新路径:文化建设

1.着力提升师生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借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作为高职学校的文化自觉,首先要增强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职文化复杂性的认识,前面已经谈及,高职文化从外部看与大学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区域文化等紧密相关。从内部看,涉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对此,我们要有把握和思考。二是对高职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说文化建设重要,不仅是因为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尤其是到了高职办学40年,规模上已经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情形下,如果再不重视文化建设,势必会阻碍高职教育的发展,成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障碍]。三是要提高对文化建设紧迫性的认识,由于复杂性及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学校的文化建设一直处于短板,既因为类型与层次之争,又因为全社会“本”文化因素之故,更为重要的是,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着升格、迁址等诸多变动,相对于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文化建设是落后了、滞后了,必须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并真正成为“一号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之高应是文化建设水平之高,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就是高水平文化学校,所谓引领,就是文化引领,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文化伴生的发展。

2.切实增强引领的文化自信

什么是文化自信,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但一般地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而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文化都有充分的肯定和自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联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我们认为,在改革建设的新阶段,要实现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要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要求,真正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达成使城乡新增劳动者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必须坚定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价值、发展前景及地位作用的高度认同。克服和改变高职学校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求“本”心切心理,认真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坚持各级各类学校安于其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在立足自信的基础上,找到引领自身正确而科学发展的道路、精准而和谐发展的模式。

3.有序推进全方位的文化建设

有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必须认真扎实研究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律,并有力推动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重视整体设计,要综合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学校所处的行业和地域特点,认真研究学校的历史和资源条件,结合学校发展所处的阶段,研究文化建设的总体理念,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必要时,应结合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或其他工程制订文化建设子规划,并通过广泛征询地方、行业、企业、校友等方面意见,形成文化建设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建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文化建设委员会,并建立由校内外专家学者参与的文化建设咨询委员会。

二是推进物质性文化建设,根据学校校区特点和基本建设规划,在楼宇布局、景观建设、场馆设施等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物质性文化方案。在物质性设施布局时,要贯彻总体文化理念、形成浓厚文化氛围,如建筑文化、景观文化、楼宇文化,尤其是雕塑、长廊,等等,都应有明显的文化内涵和外在表达。

三是研究确定一定的程序性文化,根据学校的长期积淀,结合学校工作特点和周期运行,选择一些特殊的时点作为某个庆祝纪念和仪式活动的文化节日,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四是着力培养学校和师生员工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子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不断攀登,又形成和推动学校良好办学治校氛围的形成。学校的校训、教风、学风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物质性设施往往既无形又有形地影响乃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优秀的精神文化一定会滋润师生和校友的心灵,浸润于每一颗师生和校友的心,成为建设好学校的不竭动力。

三、着力高水平,不断迈向文化育人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见,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文化自信尤为迫切,而作为高职学校,文化建设不仅在于物质设施的建设,更在于行为文化的养成和精神文化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文化育人、以人化人,这是高职建设的新境界,更是“双高计划”的新视阈。

(一)充分认识文化育人的重大意义

第一,文化是教育之根,也就是说,教育与文化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即文化,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文化影响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才成长和发展,间接作用主要是指文化对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文化是教育之根,是学校各项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对教育的价值和影响力。

第二,文化关系国家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这称之为硬实力,更包括以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实力,我们把它称之为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软实力不亚于硬实力。纵观历史、放眼世界,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重视国民素质提升,就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尤其是软实力,而软实力又可成为推进硬实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文化融合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日趋激烈。正因为这样,文化育人不仅从政治意义而且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培养民族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在世界文明交融中积极发挥作用并争取成为主流,这是高等教育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旨在建成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制度、标准,必须把文化放在要位。

(二)三维文化育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校之一,也是浙江省政府首批重点建设高职学校,当前正在谋划并实质性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在制订双高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过程中,学校认真研究、精心谋划,除了高质量落实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目标任务外,学校实施10+2“双高计划”建设方案,把研究形成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扎实推进高职研究引领学校建设和深入开展三维文化育人,精心打造高职文化育人标杆校建设作为自选目标。

学校从2002年开始研究实践高职文化建设,在2003年三维文化形成框架、2005年三维文化建设基本成局的情形下,于2007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在以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三维文化理念引领下,从党委号召、行政推动、全员参与到校友助力,形成了三维文化的有效机制,诚信品格培育,金融文化熏陶日渐深入。特别是以“千名学生访校友、千名校友回课堂、百名校友上讲坛、百名校友话人生、百名教师下企业”为主要载体的校友文化育人,在实践中形成了良好氛围。诚信文化教会学生如何立身,金融文化让学生懂得如何立业,校友文化助力学生怎样立世,使学生在校最大增值,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用人单位满意率等各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初步彰显了文化育人的巨大成效。学校重视文化建设,注重文化培养,文化建设不断推向纵深。从2008年开始发起并立志推动全国高职文化建设,连续6年主办“文化建设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论坛,已有近500多所高职校参与研究,分别围绕文化自觉、文化建构、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产业(企业)文化进学校、文化育人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等命题展开研究,具有较好的文化建设带动作用。

诚然,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唤起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自信到重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育人,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以文化建设引领走向更高层面即迈向文化治理的更高境界,尚需进一步探索,更期深入研究。

作 者:周建松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