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资讯
职教动态
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发稿:陶园 审核人:承泽恩发布时间:2020-10-14

江苏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先前的发展路径是一脉相承的。在以规模扩张为主要任务的发展时期,江苏职业教育始终将质量作为规模化发展的基本准则,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分配、激励退出等多种方式确保建设质量的达标。在江苏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基础达到一定层次后,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寄予厚望。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轴。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看,所谓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因此,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聚焦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关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将职业教育的理性价值充分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使职业教育具有自组织能力、具有主动适应乃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江苏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是遵循这一设计思路,呈现出“服务发展、聚焦重点、守正创新”三大特点。其中,服务发展是基本主题,聚焦重点是发展内涵,守正创新是发展方式。

一、服务发展: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未来

服务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主题和首要目的。然而,新时代对“发展”一词的理解需要更加立体化。发展本身是一个动词,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但是发展的主体是多元的,且发展的任务在不同时期也具有差异性。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对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长期置于“经济”二字,且在21世纪初期,这种服务经济发展的设定被人为地限制在较低层次,包括学历方面的低层次和社会待遇方面的低层次。此外,很多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权利也并未有效纳入职业教育的视野之中。然而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服务经济发展虽然仍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但是过去低层次的服务方式与内容已然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此外,在“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应更旗帜鲜明地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视为自身理性价值得以彰显的重要载体,回归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本质属性。因此,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服务发展,不仅是服务产业层面的转型升级,还包括社会层面的民生发展与充分就业,更包括个体层面的生涯发展与终身发展。

(一)服务民生发展和多元群体充分就业

在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之下,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而且明确提出了“六保”任务。职业教育凭借其直接对接产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在服务民生发展和多元群体就业中独具价值。一方面,职业教育在提升个体人力资本、赋予个体谋生和发展能力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通过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和灵活性的职业培训,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某一个或一类岗位的工作任务,从而获得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对社会多元群体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尤其是进城务工群体、城镇下岗职工、高中待业青年、残疾人群体等社会就业弱势群体。职业教育能够以职业技能为纽带,将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基于群体的特点赋予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在服务民生发展和社会充分就业中大有作为。

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民生就业需求。解决的途径有三个:一是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完善专业人才能力结构,重点突出面向先进、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职业院校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传授和应用,并从课程层面促进核心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辐射。二是建立专业与产业动态匹配和调整机制,依托行指委发布有关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组织开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定期发布《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吻合度预警报告》。三是扩大职业院校承担社会培训的规模,积极利用1+X证书开发与应用的契机,建立校企联动开展社会培训的机制,提升优质培训资源服务社会充分就业的能力。

(二)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在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尤其是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寻求突破,通过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制度化高移,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阵地。同时继续推动中高衔接、中本贯通等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依托职教高考制度的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人才上升渠道的制度化和通畅化。二是依托产教融合深化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支持职业院校跨学校跨专业跨区域整合教学资源,与产业龙头企业联合建设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学院,尤其是充分引入企业内的优质生产资源,发挥企业在解决非良构问题和学校在解决良构问题方面的各自优势。

(三)服务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

为了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江苏依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落地,实现成人与成才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并重的“三并重”育人格局。二是构建分段接力、层次分明、定位准确的职教体系,进一步明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从就业教育转为生涯教育,夯实职教体系的“地基”。针对高职百万扩招后生源日益多元、复杂,学习基础差异很大的现实,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加快高职“转型升级”。同时打通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和本科职业教育的上升渠道,从制度上突破职业教育“断头教育”的束缚。

二、聚焦重点:以重点任务落实支撑“高质量”内涵

围绕服务发展的基本主题,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聚焦五大任务:立德树人、标杆引领、“三教”改革、校企协同、保障支撑。其中,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是所有任务中的核心;“三教”改革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直接抓手,也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校企协同为“三教”改革和立德树人提供体制机制和外部优质资源的支撑;而集合政府、社区、科研部门等多个主体所形成的保障体系则为上述任务的完成提供环境保障。标杆引领则横贯立德树人、“三教”改革和校企协同的任务体系中,最终形成三个环节联动且各自特色突出的标杆引领成果。这五大任务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反映了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环节:标准引领、过程管理与多元评价,支撑起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格局。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江苏重点通过三条路径促进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落地:其一,提升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建立由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组成的兼职思政教师库,形成校内外立德树人的浸润机制。其二,突出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把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借鉴现代企业文化,强化职业操守培育;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工匠精神统领劳动教育,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三,实施“三全育人”,扎实开展养成教育,每校做到“六个一”,即帮助学生制订一份个性化成长方案、养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一个良好的爱好、参加一次校级以上竞赛、参加一类志愿服务或创新创业活动、打造一个养成教育品牌。

(二)强化标杆引领与示范引领

标杆引领与示范引领主要从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入手:一是在中职层面,将进一步明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在确保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推进中职“领航计划”,充分发挥领航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江苏将立足过去的创新经验,出台五年制高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推进五年制高职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五年制高职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二是在高职层面,将落实教育部“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若干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高职学校,并继续做好“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发挥高水平高职院校梯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推动市属、县属高职院校以及民办高职院校进一步学出特色、办出优势,创新区域高等职业院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机制。三是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层面,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研究制定体现国家标准和省域特色的职业教育本科办学标准、教学标准。同时根据继续完善和实施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或应用型本科)对口贯通培养项目,适当扩大专转本招生规模,并鼓励和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产教融合型龙头企业培养行业急需的专业硕士学位人才。

(三)实现“三教”改革常态化

围绕“三教”改革的常态化,江苏重点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在教师改革方面,以强化教师实践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双师素质认定办法和职业院校教师考评制度;健全教师校企双向交流机制,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职业院校专设兼职教师流动岗位,加大对职业院校聘用产业教授、兼职教师等支持力度,吸引一批创新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创新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和生产实践能力培养,面向企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开展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术技能大师等高层次研修培训,健全省、市、校分级协作的教师培训体系。二是在教材建设方面,制定《江苏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推动职业院校完善教材选用制度,开展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的常态化培训,分类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基地,支持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一批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和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三是在教法改革方面,组织教师综合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灵活采取理实一体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方法,分专业形成一批教学创新案例并进行推广。

(四)扎实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校企合作的分量有增无减,但是发展的重点由过去对校企合作数量的重视,转为对校企合作质量的重视。校企合作的质量核心体现在育人的质量,而要确保育人的质量,必须要有一套能够适应产业人才需求、体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工作本位教育特点与优势的运行机制,并在制度层面实现突破,破解长期以来阻碍校企协同高质量育人的顽疾。

基于此,江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一是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推进有关部门和各市、县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具体措施,做好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和创新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个堵点”。二是丰富校企协同育人载体。推进集聚、集约、集优的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推动职教集团(联盟)实体化运行,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围绕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探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等的设计和开发。三是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适配度。深化行业组织的中介作用,依托行指委发布有关技术技能人才用人需求,建立产业人才供需研究智库,建立专业结构有序调整机制,强化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并在职业院校开展按照专业类招生试点工作。

(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雄厚,江苏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环境长期向好,尤其是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硬件条件的保障,更需要软件条件的保障,且制度、机制等软件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健全完善的过程监督机制,借助科研的力量助推职业教育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开展。此外,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融入信息化、智能化等新的硬件设施和发展思路,使职教育人的基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双重保障:在硬件建设方面,除已有的较高水平的硬件建设基础外,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和基础环境智能化水平,逐步开展省级职业教育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和统一身份认证,统筹建设高质量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以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强化信息化应用,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全覆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软件建设方面,严格质量监测督导,深入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推动职业院校全面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职业院校专业办学水平与质量专项考核,将各地职业教育发展任务落实情况列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责任督导考核范围。完善省、市、校三级教科研队伍建设,组建一批省内外专职职教研究专家领衔,职业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参加的混合教科研团队,每年开展教科研工作情况督查。

三、守正创新: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重

推动江苏省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秉持系统思维,系统检视江苏职业教育在过去几十年内的发展经验和不足,并系统规划高质量发展所需要克服的顽疾,尤其是职业教育外围的制度缺陷和机制缺失。其次,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应有的质量底线,不能因为“拔高”而忘了“兜底”。最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必须要在已有成果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尤其是体制机制层面的创新,从事物运行的原理层面出发,在允许的政策范围之内大胆创新,扭转过去发展的传统思维和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气象。

(一)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系统设计实施路径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充分尊重和遵循那些由研究者基于对实践的长期科学总结探索的规律,从而避免高质量发展之路重蹈资源浪费的覆辙。

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对职业教育规律的遵循,例如,始终坚持以“自成体系”的职业教育,彰显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特征,鼓励职业教育类型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率先以地方立法明确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强调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间的动态匹配及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基于人民群众对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将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于职业基础及生涯发展教育,等等。此外,充分重视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在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也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它代表着未来江苏职业教育将充分调动科研单位、职业院校、社会机构等各方力量,以科学研究的结果指导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学校的办学行动。

(二)坚持标准化建设守住民生发展底线

涉及教育领域的标准主要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大类。强制性标准由政府部门发布,并具备一定的政策效力,对管辖的相关主体具有行为强制性,具有“托底”的功能。而推荐性标准则不具有政策强制性,但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相关主体的行动,起到“拔高”和“规范化”的功能。

标准化始终是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是维护办学质量的“底线思维”,也是职业教育通过高质量人才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长期以来,江苏以每5年为一个周期,通过制定多领域办学标准,致力于维护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保障人民群众生存权、受教育公平权、生涯发展权的重要价值,筑牢社会稳定、人民富足的根基。截至目前,全省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已经覆盖办学基础设施、专业建设、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在教学方面已经制订106个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140个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和763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全面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均实行全省统考。正是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让江苏职业教育拥有更扎实的发展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江苏继续将完善标准作为工作的重心,通过制定标准,守住民生发展的基本底线。未来,江苏将统筹开展新一轮中职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制定和修订工作,研制主要专业领域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完善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标准、程序和退出制度,推广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标准;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的办学标准、教学标准;强化中职学校、五年制高职标准化建设,实行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制定专兼职教研员选聘标准;制订市(县、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标准;研究制定课程学分与证书获取的互认标准。

(三)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注入发展动能

体制机制创新是职业教育在新时期实现突破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体制机制创新往往是对当前职业教育办学与管理架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与阻碍。但是,如果长期忽视体制机制层面的创新,就难以破解长期困扰技能形成、技能传播、技能使用与技能创新的顽疾,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也就无法真正落地。因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在体制机制层面实现突破。

体制机制创新也是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依托“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试验区”等载体,未来的体制机制创新将涵盖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科学研究、教材改革、学习评价等多个领域,例如,探索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运作机制和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发展路径;推动职教集团(联盟)实体化运行;面向全省主要产业领域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产业人才供需研究智库;健全教师校企双向交流机制;完善设区市加强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备案、监测和督查工作机制;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方式,推动“职教高考”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在职业院校全面推行学分制,实质性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组织开展职业教育质量区域监测工作等。

 

         者:刘克勇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