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资讯
媒体芜职
【读党史谈感悟】陈独秀高语罕的革命相知情
发稿:全盼盼 审核人:曾友山发布时间:2021-02-24

2月23日,中共中央党校公众号“大有观察”登载校工会主席金根木文章【读党史谈感悟】陈独秀高语罕的革命相知情,全文如下:

都说知音难觅,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陈独秀、高语罕两人三十余年的革命相知情演绎了一幅现代版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值得传颂。高语罕的一生波澜起伏,他一生的命运和陈独秀紧密关联。高语罕,1887年,年出生于寿县正阳关,比陈独秀小8岁。从辛亥革命前高语罕在安庆加入陈独秀创办的岳王会外围组织“维新会”,开始追随陈独秀,至1942年陈独秀去世,三十余年的时光,他们为毕生知己,相逢、相惜、相随到相知,正可谓:

独秀高山曲寡听

语罕流水舟孤行

九死一生酬知己

气若长虹壮志情

注:①陈独秀作为一代思想家,革命斗士,在大革命失败后,真正理解他的人不多。②高语罕是一位真正懂的陈独秀的人,大革命失败后,宁愿驾驶一叶孤舟相追随。③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创建共产党到大革命失败,直至陈独秀深陷身陷囹圄,高语罕愿意九死一生追随陈独秀,就像其自传《九死一生》所写,虽九死其犹未悔。④陈独秀、高语罕作为革命家,壮士暮年心不已,身处艰难气若虹。

一、辛亥革命时期,高语罕是陈独秀的追随者。

1906年,高语罕离别家乡,考入安庆陆军测绘学堂。不久,他就结识了常恒芳等寿州老乡,并参加了反清组织维新会(反清组织岳王会的外围社团,岳王会由陈独秀、柏文蔚、常恒芳等人于1905年在芜湖创办)。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出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语罕出任青年军秘书长,两人相识,两人经常在青年军总军督韩衍家聚会,从此结下了一生的友情。

二、五四运动,陈独秀是总司令,高语罕是一员闯将,肩负培养一代新青年的使命。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时,高语罕曾佐助创办并积极撰稿,在第一卷上发表了《青年之敌》《青年与国家之前途》等文章,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相呼应,配合新文化运动开展。1916年秋,高语罕因好友刘希平邀请到芜湖省立五中任教,按照陈独秀倡导的培养一代新青年的要求,在省立五中创办了安徽第一个学生自治会,培养了蒋光慈、钱杏邨(阿英)等许多优秀的新一代青年学生。高语罕倡导平民教育,在芜湖开办了多所工人夜校,为夜校学生编写《白话书信》,作为推广白话文教材,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白话书信》与胡适的《尝试集》、陈独秀的《独秀文存》是当时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3种畅销书。虽屡经查禁却再版39次、印刷10万册之多,影响了无数青年,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高语罕的朋友艾思奇受此书影响,创作了《大众哲学》,因此,高语罕被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陈独秀领导的五四运动爆发后,高语罕与远在北京的陈独秀遥相呼应,在高语罕的振臂一呼下,芜湖成为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城市之一,陈独秀在北京被捕后,高语罕积极参与了营救工作。

由于高语罕领导芜湖的五四运动,得罪了军阀,幸友人相助免遭暗算,但被迫辞职,在与师生的告别宴上,高语罕以被暗杀的韩衍语相赠:“我之道德完备,天地鬼神,皆来听命。道德苟有一丝一毫之可议,魑魅魍魉与我皆有发言权---”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1919年秋,受聘于陈独秀曾经参与创办的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安徽公学在辛亥革命后改为公办,更名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任学监,经高语罕推动,李慰农、杨士彬、尹宽等一批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年末,由于领导校内学潮,开罪军阀,被迫离开芜湖,赴上海投奔陈独秀。

三、创建中国共产党,高语罕是陈独秀的得力助手。

此时,陈独秀与李大钊正在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高语罕的加入无疑增添了新的力量。1920年5月1日,陈独秀出版《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高语罕发表了《芜湖劳动状况》,详细介绍了芜湖劳动界的组成、收入、生活、教育等方面情况,芜湖工人阶级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视野。

1920年8月,高语罕和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雁冰等在陈独秀的指导下从事共产党发起工作。1920年10月,北京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为负责人。当时,高语罕正在北京,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秘密活动,并经李大钊、张申府介绍,成为中共第一批党员,其身份为芜湖中学教员。

在陈独秀的领导下,高语罕还最先响应,发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并且介绍蒋光慈等安徽学生赴上海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青年学校学习。

1920年冬,刘希平被安徽省立五中推举为校长,立即聘请高语罕重返五中任学监。高语罕把沈泽民、郑太朴、时绍武、董亦湘、武可权等介绍到五中任教,并多次往返上海、芜湖两地,把《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等著作及《各国社会主义思潮》《共产党月刊》等刊物带到芜湖给学生们阅读。1921年6月,安徽发生反贿选学潮,高语罕一马当先,声援学生,在省会安庆抗议中受伤,事后发表《学潮中的教育》一文中强调:“教学生彻底地醒悟”、“丢掉缓和的、消极的行动”,走俄国的道路,后又发表《省会门前的血》谴责军阀政府镇压学生的罪行,揭示爱国主义运动的意义。1921年9月,高语罕在刘希平的争取下,公费赴德留学,在马克思的故乡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德国成立党组织,对朱德等人入党有重大影响。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高语罕积极支持陈独秀工作,推进国共合作,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24年1月,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高语罕在保留共产党员身份的前提下以个人名义在德国加入国民党。1925年8月,高语罕作为国民党留德支部代表回国参加国民党二大,并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常委。不久,赴芜湖,将共青团芜湖地委的一批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为筹备成立芜湖最早的党组织—中共芜湖特别支部奠定了基础,并接受陈独秀委托推荐了陈原道、廖麟、汪菊农等10名安徽学生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随后,高语罕担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入伍生部少将党代表兼共产党黄埔党团书记,并兼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训练主任(所长是毛泽东)。高语罕是黄埔军校最受欢迎的教官,亲历了中山舰事件,并写有《致蒋介石的一封信》,对蒋介石反共有清醒的认识。高语罕对于看不惯的现象既敢怒,也敢言。一次,黄埔军校召开座谈会,桌子上摆满了水果、点心,高语罕进了会场就提出批评:开会是工作,又不是请客,革命经济很困难,何必这么铺张!把蒋介石弄的十分尴尬,脸上一阵白一阵红。还有一次,他指出:“改造整个社会,不是光靠打倒几个人就行了。我们目前是要打倒北京的伪执政段祺瑞,但如果不注意肃清我们阵线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反革命思想,南方恐怕也会出现段祺瑞。蒋介石倘若有反革命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也会以对待段祺瑞的态度,对待他,打倒他!”

由于他多次公开批评蒋介石,蒋介石遂下令驱逐高语罕出广州。1927年2月,在陈独秀亲自指挥下,高语罕作为特别宣委成员,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消灭了盘踞上海的反动军警。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前,时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的高语罕即发表《“反对”与“打倒”》《这叫做“亲善”》等社论,抨击蒋介石,被誉为武汉反蒋的三尊大炮之一。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承担国共合作失败之全部责任,被迫辞去中共总书记职务,3天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随后,作为“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高语罕参与了一系列起义决策工作,起草了八一南昌起义《中央委员宣言》。

五、高语罕与陈独秀因种种原因被开除出党,但仍不失共产党员的气节与风范,随后十余年时间,两人著书立说,宣传马克思主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陈独秀被捕入狱近五年,把牢房当实验室,拿笔作枪,高语罕狱外呼应,解难解困,成就患难之交。两人晚年不食“嗟来之食”,即使在年老多病、穷困潦倒的晚年,仍然洁身自爱,表现出革命者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

高语罕对斯大林及共产国际将大革命失败责任全部推卸给陈独秀极为反感。1929年中东路事件发生,陈独秀表达自己的意见被批,192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除陈独秀党籍。高语罕对陈独秀极表同情,思想逐渐靠拢,12月,陈独秀与高语罕等81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主张中国革命的失败,责任应完全由共产国际承担,被视为托陈取消派的纲领。中共春野支部高语罕的学生党员蒋光慈、阿英、李克农等帮助未果,不接受党的多次教育与挽救,中共春野支部1930年初把一心追随陈独秀的高语罕开除出党。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惨遭杀害,大女儿也因此病亡,高语罕的儿女也因参加共产党被捕入狱,侄子被杀,不幸并没有使两位沉沦,仍坚持大义与信仰,保持革命气节。

高语罕由于遭通缉,只能猫在上海的亭子间,专心著述,卖文为生。据统计,到1936年,高语罕连续出版了20来种图书,其中《青年书信》,译著《历史哲学纲要》(黑格尔)、《辩证法经典》(马克思、恩格斯)等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贡献。

1936年冬季,著名报人陈彬和创办了一张《申报》(港版),邀请老友高语罕帮助撰写社论。于是,高语罕立即前往香港。后来,高语罕发现,他所撰写的社论,常因观点与报社老板不一致而被人改得面目全非,因此,他不顾生计中断,对陈彬和申明:“我的许多老朋友大半都为革命而牺牲了,有一些现在还关在牢监里。惭愧得很!十年以来,偷生海隅,实在对不起我那些或死或囚的老友们!只有一点政治的人格和良心,还没有出卖。现在要我出卖我的良心与人格,那就无异于戕害我的生命。请你原谅,我此后不能给你再做社论。”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上海公共租界总巡捕房逮捕,这是他第5次入狱。陈独秀感到凶多吉少,写信给高语罕,交代身后事宜。在法庭上,陈独秀作为一位革命斗士,对国民党法院指控其犯有叛国罪,撰写《自辩状》,堪称维护共产党形象的奇文。1934年7月21日,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8年。在狱中,陈独秀把监狱当实验室,著书立说,研究苏联革命的经验教训。还经常在狱中作诗,其中一首:“自来亡国多妖孽,一世兴衰照眼明。幸有艰难能炼骨,依然白发老书生。”在狱中陈独秀与高语罕通信12次,高语罕多次到看守所探视,送去书籍、衣物等,嘘寒问暖,表达了深厚的情义。此时两人的心境就像陈独秀在狱中给刘海粟提的条幅“行无愧诈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陈独秀被提前释放,中共中央向陈独秀敞开了大门,提出三个条件,希望其回归党组织,共同抗日。就在此关键时刻,王明、康生之流蛮狠搅局,极力反对,造谣污蔑陈独秀,使之搁浅。但陈独秀坚持大义与信仰,拒绝国民党高官厚禄,甘愿清贫,不食“嗟来之食”,移居江津。高语罕得知消息后,也搬了过去。于是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山间小路、荷塘岸边,一高一矮悠然漫步,倾心交谈。高个子就是高语罕,矮个子就是陈独秀。期间高语罕写有不少诗作,表达两人的心境。

其一:“无限江山无限愁,临江夹岸雨悠悠。

     怜君心事凭谁诉,眼底沧波一钓舟”。

其二:“听罢风声又雨声,层阴四塞夜沉沉。

     萧斋冷落孤灯暗,一点残红万里心。”

六、《九死一生》忆往事,高山流水别知音。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前好友和学生在重庆的很多,对陈独秀死讯置若罔闻,新闻界大都保持沉默,仅《大公报》《新民报》《时事新报》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简单报道了一下他的死讯。高语罕赴丧,并料理陈的后事。5月29日,写就《参与陈独秀先生葬仪感言》一文,发表在《大公报》上,追忆陈独秀一生。并在以后,不断撰文评价陈独秀一生“对人类、对社会的功绩”,坚信陈独秀至死仍是一位正统的共产党员。时论做此事的“只有他一人”。高语罕送给陈独秀的一幅挽联为:“喋喋毁誉难凭!大道莫容,论定尚须十世后;哀哀蜀洛谁悟?彗星既陨,再生已是百年迟!”

还作了一首白话诗,诗云:

独秀!你死了!独秀你死了!有些人在暗中狞笑,有些人在暗中泪落!有些人如失导师,有些人虽然是你的朋好,却不得不装着不知道!但是,我想你临去的一刹那,该都一一地料到,没有话说,只有报之以微笑!

独秀,你死了!独秀你死了!你是独行传中的好老。你事事识得先机,你句句说的到靠,你的言和行没有什么不相当,四十年来的社会斗争史,会给你写下一幅幅真的小照。但是,我想你最后的一刹那,回忆过去的一切一切,一定会把它一齐忘掉。也只有报之以微笑!……

全诗四段结尾四个“报之以微笑”高度概括了陈独秀为革命不计个人得失,光明磊落的一生。陈独秀若能看自己创建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九泉之下一定会报之以微笑!正可谓:懂独秀者,语罕也!

陈独秀去世后,高语罕撰写自传《九死一生》,回忆其投身革命的经历与心路历程。1947年春,高语罕病逝于南京。《民主与统一》杂志33期刊登一篇《悼语罕先生》的文章说:“语罕先生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战士,一直握笔在手,教育人,为着光明的未来奋斗。…罕先生和他的朋友陈独秀先生一样……过的是极困苦的生活。他今天虽然逝世,他的精神继续活着。青年应以高先生的人格为榜样,中国才能达到自由与复兴。”

时人评价高语罕“身处革命洪流,他从来都不曾盲从过谁,反而更像一个智者。当别看现象时,他已看到了实质;当别人看到局部时,他已看到了全局;当别人看到眼前时,他已看到了未来。在民国,革命家不少,政治家常有,但智者却不多见,高语罕算是难得的一个。”高语罕作为一位智者,一生追随陈独秀,虽九死其犹未悔,说明只有相知才能相随!正如其学生李宗邺(芜湖省立五中)用诗歌吊唁高语罕,生动而凝练地概括了高语罕的一生:

渡江长夜盼黎明,人海苍茫雾里行。

五四浪花高百尺,导航灯塔是先生。

博学能文又健谈,江淮革命著先鞭。

毕生知己陈独秀,身后萧条一样寒。

                                   2021年2月写于南京仙林湖

注:最近读《陈独秀正传》《高语罕传》《陈独秀南京监狱资料汇编》等党史书籍,为两人革命气节及友情所感动,撰写此文以示纪念。

(作者:金根木 安徽省四海全讯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