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资讯
媒体芜职
[芜湖日报]招聘周:7个职位“抢”1名毕业生——多种因素促成“不愁嫁”
发稿:徐旭 发布时间:2012-11-22

应届毕业生332人,入场招聘企业70家,提供岗位多达2300多个——这是记者从四海全讯5123生物工程系招聘周上获得的一组数据。这意味着,1名毕业生平均有7个职位可供挑选。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这里的就业形势为何如此火爆?引进人才过程中面临竞争的企业怎样才能赢得毕业生青睐?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任劳任怨成就业“金字招牌”

11月15日,四海全讯5123生物工程系招聘周的第二天,记者在长长的招聘企业名单上看到,70家招聘企业中,除10家芜湖本土企业外,其他招聘企业遍布马鞍山、合肥等周边城市以及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还有一家北京企业,得知我们要举办招聘周,招聘人员千里迢迢坐动车赶了过来。”生物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季慕寅不无自豪地介绍说。

一所高职院校里的一个普通院系,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仅300人左右,为何能吸引这么多企业前来?“这里的学生特别任劳任怨,我们去年招了15个人,表现都非常好,其中有人短短一年时间就成了公司的年度优秀员工。”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公司招聘人员袁启明的一番话,从侧面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同样的例子还出现在芜湖正大公司。据介绍,目前该公司50%的员工都来自该校生物工程系,其中既有普通员工也有企业高管。吸引企业年复一年前来招聘的,正是该系毕业生能吃苦、有韧性的优秀品质。

院校负责人在分析毕业生受企业欢迎的原因时表示,为了锻炼学生能吃苦的品质,该系设置了劳动课,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充实感。与此同时,在就业指导课上引导大家摆正求职心态,“鼓励他们培养从基层做起的吃苦精神,养成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

企业进场有“门槛”

伊利、正大、中粮、雨润、康师傅、绿叶制药、溜溜果园……记者注意到,前来招聘的70家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实力雄厚的食品、医药类大公司,试用期薪酬多在2000元以上,很多江浙沪等外地企业还有包食宿等优厚条件。对此,季慕寅表示:“我们已经提前进行了筛选,把一些待遇差、管理不规范、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企业挡在了门外。”

“门槛”的设置,既是对学生负责,也减少了高职毕业生频繁跳槽的“漂”现象。据了解,由于就业质量不高、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很多高职毕业生很难在一家企业长期安定下来,既不利于自身成长,也影响企业发展。而该校生物工程系的毕业生工作一年后,绝大部分都愿意留在原企业。

从溜溜果园集团,到芜湖正大公司,再到绿叶制药、芜湖特驱农牧公司,10家芜湖本土企业顺利迈过“门槛”,取得进场招聘资格证。“院校对外输送人才的宗旨是立足本土,为芜湖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季慕寅说,近几年我市将生物医药确定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全面推进,该系毕业生在芜湖有了更大的“舞台”。

毕业生更看重发展前景

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为了让企业和毕业生之间交流更加深入,生物工程系招聘周的举办形式别具一格:每家企业招聘人员有4次、每次20分钟的集中宣讲机会,介绍企业概况、招聘情况,与学生互动交流;集中宣讲后给每家企业一间教室进行单独招聘,有意向的毕业生可“按图索骥”投递简历,与招聘人员面谈。

“我们在全国都有分公司,希望能多招一些人,起码要六七十人。”南京勤善堂的招聘人员表示。“这次准备招三四十人。”杭州鲟龙科技公司带来的职位同样不少。

11月15日上午,在生物制药专业的宣讲台上,来自上海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激情飞扬地表示:“加入我们公司后,每年有3次外出旅游、培训机会,1/5的学生将得到出国考察的机会。”记者发现,为赢得毕业生青睐,众多企业在宣讲环节暗暗较劲,除突出薪酬待遇的优势外,还纷纷亮出未来发展前景这一“杀手锏”。

季学超,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大三学生、系学生会主席,作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优秀学生,他的求职愿望其实很简单:“薪酬达到平均水平就好,但必须有发展空间。”记者随后采访了多位准毕业生,他们也纷纷表示,在选择职位时,更加注重是否有学习培训机会、上升空间等。(原文载于2012年11月21日《芜湖日报》记者赵丹丹实习生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