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资讯
学校要闻
《芜湖日报》刊登校党委书记汪斌署名文章《为“芜湖起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人才思想》
发稿:全盼盼 审核人:曾友山发布时间:2021-10-15

10月15日,《芜湖日报》刊登校党委书记汪斌署名文章《为“芜湖起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人才思想》,全文如下: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各类人才在中华大地上各得其所、大展其长。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从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动人精彩的篇章。“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以及以才兴邦、以才构筑中国“梦之队”的人才情怀,形成了治国理政系列思想的“人才篇”。

在9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的历史经验,习近平用八个“坚持”系统概括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这八个“坚持”,蕴含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是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最终取决因素是人口与人才。今天的芜湖,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正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芜湖要发展,必须把人才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年初,芜湖将“双招双引”确立为全市今年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招才引智”被赋予了和“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地位。7月底,芜湖市组建了全省第一个人才发展集团,随后,“紫云英人才计划”重磅推出。根据该计划,“十四五”期间,芜湖启动“3113”人才工程,即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领军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30万名大学生,把芜湖建设成为区域人才集聚地。支撑“紫云英人才计划”实施,是几十亿元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投入。9月29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闭幕后第一天、芜湖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后第三天,市委书记单向前面向市内外线上线下20多万大学生开展“新学期公开课”宣讲,与大家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畅聊青年成长话题,共寻青年成才路径。这一系列政策举措,正是总书记治国理政人才思想在芜湖的生动实践。

作为芜湖市唯一一所市属公办高职院校,四海全讯5123从1983年创办之日起,就秉承“与时代同频、为芜湖而生、为地方服务”理念,1997年毅然走上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学校紧密把握地方经济发展脉搏,围绕芜湖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芜湖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学校的专业就办到哪里”,助力芜湖经济转型升级,服务芜湖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芜职经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谱写芜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助力芜湖智造名城、创新名城、开放名城、生态名城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职教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方向,改革就没有目标,评价就没有标准。古今中外大学无一不是根据国家需要应运而生,并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民族事业中实现自身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要求,主动融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需求加强针对性研究、科学性预测和系统性把握,在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中把握人才培养的痛点,明确科学研究的重点,找到社会服务的难点,打造文化传承创新的支点,在服务需求中实现创新发展。要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国家和区域行业重大战略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超前部署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学科专业,在回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找准发展方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产业升级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价值、赢得优势、争创一流。作为国家示范校、双高校,要不断深化改革,千方百计把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积极主动地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人民提供更加多样、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教育与培训,努力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功能。要按照总书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要深化具有学校特色的“点线面体”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与企业、行业、开发区和县区政府的协同育人模式,认真履行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使高等职业教育帮助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为地方高校,学校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要求,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在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等方面,把产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办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找准教育定位,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芜湖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