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向

2020年07月24日 00:00 陶园 浏览:[]

“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科研是教育领域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如何发挥教育科研在“双高”建设中的作用,认清“双高”背景下教育科研的问题和发展路向,是当前“双高”建设院校需要积极思考和谋划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 尽管教育科研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成果,但是,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在科研理念、科研内容、科研方法、科研组织和科研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认清问题及问题的症结,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在“双高”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在科研理念上,功利导向严重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普遍淡漠,做科研写文章主要是为了职称晋升,功利导向严重。高职院校科研论文的主要产出都集中在有职称晋升需求的教师群体,所以从教师群体看,阶段性特征特别明显,教师一旦评上教授,基本上就不做科研,更不做教育科研了。所以很多院校增加了聘期考核的科研要求,有的学校在对二级学院考核的突破性项目中专门增加对教育科研的要求,要求具备学院重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的理论成果,并给予加分激励。

(二)在科研内容上,宏观理论研究占主导

高职院校教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在选题上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因为选题不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一线碰到的问题,没有切身感受、体会和深度思考,又缺乏扎实的调查研究,写出来的论文往往深度不够,创新价值欠缺。宏观理论研究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国家宏观政策、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的深刻把握,高职院校教师一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使是经过系统学习和专门训练的教育学博士或职业教育学博士,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积累,也很难在宏观理论研究上出高质量的成果。

(三)在科研方法上,基于文献的思辨研究占主流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方法以基于文献的思辨研究为主,基于调查的实证研究和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的行动研究较少,不善于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基于问题导向开展教育研究;不善于在教育实践中融入教育研究,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两张皮运行。

(四)在科研组织上,分散研究无法形成合力

在科研组织上缺乏团队合作,教育科研成果基本上是教师个人独立完成居多,很难出重大研究成果。教师以课程、专业为单位有教学团队,但是没有形成科研团队,申报课题时课题组成员也是根据申报需要临时组合,课题立项后很少能真正参与到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和结题基本上是课题负责人完成。教育科研要像结构化教学团队,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一样,分工协作开展教育科研,才能出更多的高质量成果,才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五)在科研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

高职院校在科研评价上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结果易于评价,按照课题立项的层级、论文发表杂志的层级来评价教师科研成果,但忽略了教育科研的价值所在,教育科研的价值不仅仅在结果,更多的是研究的过程,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修正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目标、内容、路径和预期成效,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更贴近学校现实基础,更具有普适推广价值。只重结果的科研评价,不利于培养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不能真正发挥教育科研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作用。

二、“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路向

“双高计划”的落地预示着高职院校进入了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新的发展平台,“双高”建设院校要积极抓好教育科研,服务学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引领我国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一)探究规律,丰富现代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进入了类型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面临着一系列新要求、新变革和新任务,需要深入探索形成职业教育的新特征、新规律和新理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在理论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并丰富现代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是职教战线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双高”建设院校更应本着担当职业教育改革攻坚、发挥科学引领作用,在三个层面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上建立话语体系。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围绕以职业为职业教育逻辑起点、教育为职业教育逻辑归宿这一根本命题,充分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从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跨界合作、产业链与教育链的需求整合、共性与个性并蓄的框架重构等角度,从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社会价值、特色发展的教育逻辑和科学发展的体系架构等层面,深入研究支撑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础理论,丰富职业教育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应用理论研究。围绕“以跨界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知识为特征的职业教育”这一基本原理,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标准开发,专业(群)建设与课程改革,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等职业教育具体领域,以“双高”建设的具体实践为基础,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开展职业教育应用理论研究,进一步丰富现代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体系[3]。如针对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深入开展聚焦职业、能力、工作过程与行动导向的理论研究,形成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与教学模式,丰富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为职业院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三是加强职业教育重大项目的理论研究。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时代脉搏,主动开展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如围绕1+X证书制度、职教高考、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等重大改革方向开展理论研究,为重大改革政策的建立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聚智咨政,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重大战略

重大战略推动重大变革。职业教育科研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决策科学化、服务职业教育重大战略科学设计的重要手段,“双高”建设院校要以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重大战略为己任,围绕职业教育重大前沿问题,以及政策、制度、标准制定等方面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其中,尤其要聚焦三大领域的教育研究,发挥重要的智库作用。

一是重大战略与政策的前期研究。“双高”建设院校要主动承接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研究课题,围绕国家战略顶层设计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咨询研究为主攻方向,以调查研究为先导,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导向,开展针对性、前瞻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形成调研方案或建议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化、建设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综合研判与战略谋划能力。

二是重大战略与政策的实施路径研究。针对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方法与路径展开深入调研,研究典型范式,汲取经验教训,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指导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实施。如围绕国家“双高计划”这一重大发展战略,以实证研究、行动研究、应用研究等方法路径为依托,结合学校改革实践积累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丰富“双高”建设的制度体系和实施路径。

三是重大战略与政策的评估研究。针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改革举措、重点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围绕政策举措本身的可行性、完善性和风险点,政策举措实施后取得的实际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开展持续跟踪评估研究,为政策举措调整或完善提供建议,推动政策举措进入“执行—评估—改进—再评估—再改进”的良性循环。

(三)顶天立地,聚焦院校改革难点发挥科学引领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总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迅速扩大的办学规模、多种多样的学校类型、复杂多元的学生个体等现实因素,使得高职院校的管理日益复杂,依靠传统经验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院校实际发展需求,亟须建立一种科学的院校管理与决策模式。尤其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双高”建设的新阶段,各层次高职院校在新一轮竞争中,需要明确自身发展现状,确定科学可行的目标,从而在未来竞争中获得先行优势,而这恰恰离不开院校研究的支持。

一是增强院校研究意识。打造院校发展的范例与样本是“双高”建设院校建设的重要目标,“双高”建设院校更加需要注重院校研究,以国家战略“顶天”,从院校实践“立地”,全面认识国家战略的宏观导向,深入了解院校发展的运转实情,通过院校研究为院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内部治理等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推动院校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二是要聚焦院校研究重点。着力于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以及院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以高校管理实践与创新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为导向,赋予院校研究以显著的实践取向和强烈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院校发展与管理决策。

三是探索院校研究方法。首先立足于本校研究,建设由专职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和校外专家等组成的院校研究队伍,构建基于数据支撑的学校决策支持系统,广泛收集本校内部运行、资源利用和办学效益的数据和信息,对管理问题开展系统和科学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精准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提升本校管理与决策水平。建立院校研究协同体,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互动,采取院校比较研究等多元化的方法,促进不同院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寻求差异化战略、实现特色发展。

(四)基层创新,扎根教学一线反哺教育教学实践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要反哺实践。教育科研要扎根教学一线反哺教育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教育科研才具有生命力。“双高”建设院校要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的理念,营造人人重视教育科研的氛围,让教育科研成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行动自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基层教育研究方面,主要立足于教学研究,多部门协同、多层面并推,引导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一是顶层设计、项目引领。学校教务部门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统筹规划专业、课程、教学等层面的改革项目,比如在“双高”建设中,布局了“三引领、三融合”的技术技能拔尖型人才培养改革项目,“三贯通、四模式”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五个一批”新技术课程群建设项目和教学资源建设“五个一百”计划,在具有探索性的项目建设中厚植教育研究的土壤、培育教学创新的范式。

二是建立机制、创设载体。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就推出了校、院、专业三级教研制度,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完善,不同层面的集体教研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广大教师的行动自觉。学校示范验收后推出了“四说”“四重”“四促”“四接”等教研活动载体,“双高”建设学校又推出了“新四说”,即立足产业链说高水平专业(群)、立足“三教”改革说新技术课程、立足“互联网+”说新形态课堂、立足标志性成果培育说专项性改革,对于“双高”建设阶段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育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平台支持、提升能力。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有2 000多平方米的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场所,围绕人才培养、课程综合化改革、模块化教学等教师教学实践中共同的问题开展研讨,通过头脑风暴互相启发,破解教学实践中的难题。学校建立教研校本培训的项目体系,针对新教师、骨干教师、专业主任分层级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激发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层创新活力。2019年,学校获得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是全国唯一荣获3个一等奖的院校,这是教育科研扎根教学一线反哺教学实践的生动案例。

(五)平台效应,集聚职业教育教育科研战线智慧

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主战场。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设立了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每年发表的论文成果超过15万篇,研究能力在不断增强。建立职业院校教育研究的协作与交流平台,完善职业教育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有利于凝聚职业教育战线的研究智慧,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双高”建设院校要率先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分享教育科研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包括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国内外联动、调研平台建设等,为向世界职业教育输出“中国方案”贡献智慧和“样本”。

一是集聚研究力量。立足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建立柔性人才流动运行机制,积极吸引并聘用知名学者、具有丰富决策咨询经验的在职或退休党政干部、院校管理者、国外智库知名专家组成专兼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研究队伍,形成“政学研用”人才交叉流动的良好格局,集聚多元化、高层次的研究力量,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并富于创新精神的职教研究和咨询队伍。

二是发挥智库效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投入,提升到智库的平台定位,健全媒体合作机制、学术交流机制、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智库与党政部门的对接机制等,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制度完备的智库管理运行机制,有效发挥咨政建言、社会服务、舆论引导、改革引领等关键作用。

三是构筑交流平台。推动建设互助合作的学术研究共同体,积极打造职业教育研究智库联盟、论坛等交流合作平台,构筑不同研究平台之间的战略协作关系,加强与国内外职教研究智库的交流合作,建立制度化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资源有效整合,营造职教研究协作生态链。

作 者:成军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8期

上一条:学校举办“智慧芜湖·双高芜职”2020年校园双选会

下一条:“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理性思考及实践路径